五月 2025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彙整

Windows 10 裝機測試

原教室電腦 Acer Veriton L410 使用 Phantosys 3.2 版,但常因網路問題,造成無法正常開機,乃決定將其重灌成 Windows 10 後再重新發放下去。

10月8日:

  • 將 1 台 Acer Veriton L410 及 1 台 Acer Power M460 重灌成 Windows 10 ,裝好應用軟體,執行效能尚可,原想使用 CloneZilla,將整顆硬碟做成映像檔,再撒到其他同型電腦上,卻發現 Acer Veriton L410 及 Acer Power M460 都無法直接使用 USB 開機碟開機。

10月12日:

  • 將 CloneZilla 燒錄成開機光碟,於 Acer Veriton L410 及 Acer Power M460 上使用,可正常開機啟用 Clonezilla,將整顆硬碟存成映像檔,儲存在遠端伺服器的網路硬碟上。
  • 許多台 Acer Veriton L410的光碟機故障,無法使用光碟機開機。
  • 理論上可用同樣的方式,將儲存在遠端伺服器的網路硬碟上的硬碟映像檔,寫回電腦上的硬碟,不過若光碟機故障就得使用USB外接式光碟機來替代。想法:若可使用USB外接式光碟機,不能把USB隨身碟當成 USB 硬碟用嗎?若可以的話,就可直接使用 USB 開機碟來開機。

10月14日:

  • 實驗結果,Acer Veriton L410 及 Acer Power M460 無論設定成 USB FDD或USB ZIP都無法成功開機。
  • 今日 Windows 10 及 Microsoft Office 又有新的更新檔,再對此兩台電腦做更新,並加上一些常用的字型及注音字型、設定 Microsoft Edge 的首頁為碧華國小校園網站,重新製作此兩台電腦的硬碟映像檔至伺服器上。

10月15日:

  • 下午放學後,使用 DRBL Live (再生龍) 對 7 台 Acer Veriton L410 硬碟還原系統為  Windows 10。

10月16日:

  • 早上一大早,就到電腦教室驗收昨天下班前,使用 DRBL Live (再生龍)網路拷貝的 7 台 電腦,結果 7台電腦都在拷貝到最後一個分割區時失敗,也就是拷貝到 D 碟時失敗。
  • 就如同當初使用 DRBL Live (再生龍)對 Acer Z430 網路拷貝一樣,都是失敗在最後一個分割區。
  • 對 7 台電腦都重新以本機碟開機,Windows 10 發現系統有問題,並自動修復,再度重新開機後,竟能正常開機,登入後,系統發現 D碟無法存取,並要求使用者對 D 碟格式化,格式化後,更改電腦名稱為「T + 電腦財產編號後 3 碼」,再一次重開機,一切正常。
  • 使用 CloneZilla,用 M460 製作的硬碟映像檔,還原 1 台 M460 電腦,使用初學者模式,成功還原。
  • 使用 CloneZilla,用 L410 製作的硬碟映像檔,還原 1 台 Z430 電腦,使用專家模式,對硬碟分割區做等比例的放大尺寸,第一次開機時,Windows 10 會對新的設備進行裝置準備動作,成功開機後,必須手動更新顯示晶片的驅動程式。(使用線上自動更新)。

10月19日:

  • 使用 CloneZilla,將安裝 Windows 10 的 Z430 電腦製作硬碟映像檔。
  • 使用 CloneZilla,用上一步驟 Z430 製作的硬碟映像檔,還原 1 台 L480 電腦。
  • 使用 CloneZilla,將安裝 Windows 10 的 L480 電腦製作硬碟映像檔。
  • 使用 CloneZilla,用上一步驟 L480 製作的硬碟映像檔,還原 3 台 L480 電腦,並分別設定電腦名稱、網路印表機,其中 2 部於教務處提供給老師使用,另一部為資訊組行政電腦,供資訊組行政用。

10月20日:

10月22日:Windows 10 相關問題研究:

  • 為何在 Windows 10上使用Microsoft Office 2010 列印內含注音字型的 Word 文件,無法列印出注音字型的字,即使轉存成 PDF 檔或列印成 PDF檔,結果都一樣。【註:同一個檔在 Windows 7上使用Microsoft Office 2010 可正常列印出注音字型的字。】
  • 為何登入後,電腦無論是按關機、登出、睡眠都會直接重新開機,若未登入,可正常關機。
    • 其實這是因為 Windows 10 內建的網卡驅動程式太舊的關係,導致電腦關機後網路介面卡無法正常作用,不能正常的辨識出 Magic Packet 封包是什麼,才會導致這個問題的發生。
    • 解決辦法,就是下載最新的網路介面卡驅動程式,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囉!
    • 另外,如果你已經這麼做了,卻還是沒有辦法啟動的話,請到控制台→電源選項→系統設定,把「快速啟動」的功能關掉。因為快速啟動會讓電腦保持在極小運作狀態,有點類似 hTC 的快速啟動,但可能會導致 WOL 無法順利執行。

f2

  • 開啟【裝置和印表機】頁面,速度相當慢。
  • 在 Windows 10上 RICOH 影印機的驅動程式須使用由系統自行上網找到的。

10月23日:

  • 使用 CloneZilla,重作新的 L410 硬碟映像檔,舊的移除。
  • 使用 CloneZilla及新的 L410 硬碟映像檔,還原 1 台 L410 電腦。

10月29日:

  • 使用 CloneZilla 還原 1 台 L410 電腦。

11月2日:

  • 使用 CloneZilla 還原 2 台 L410 電腦。(此 2 台電腦光碟機都已壞了。)

104年度行政用電腦及資訊相關設備採購案

行政電腦數:24

  • 校長:1
  • 人事主任:1
  • 會計主任:1
  • 主任:4
  • 組長:13 (教:4、訓:4、總:2、輔:3)
  • 幹事:2
  • 護理師:2

規格:

  • Acer Veriton L4630G
  • CPU: Core i3 4160
  • RAM: 4G
  • HDD: 256GB SSD
  • OS: Windows 7

投影機:5

規格:

  • EPSON EB-530 短焦投影機
  • 輸出亮度:ANSI 3200 流明
  • 解析度:XGA 1024*768
  • 視訊畫素:投瞄密度 768 條

螢幕:2

規格:

  • Acer V226HQL
  • 21.5 吋寬液晶顯示器
  • 內建喇叭功能

無線滑鼠及鍵盤:3

裝機排程:105 年 1 月 5 日

三大IT應用架構比較

711-封面1-P21-600-1

(圖片引用自 iThome 新聞: Docker掀起微服務革命,廠商搶進Container OS競賽)

Coventive NAS故障(1041023)

如下圖所示,本校 NAS 的磁碟陣列的第2顆硬碟,原為 Port 1 硬碟,故障,由Hot Spare(原為 Port 7 硬碟)接替。

現今磁碟陣列的順序為 Port 0, 7, 2, 6, 4, 5, 3

原為 Port 1 硬碟重設為 Hot Spare,重新做磁碟檢測。

nas_1041024

Container技術三部曲

iThome 相關報導請參考

Container是以應用程式為中心的虛擬化

不同於常見的傳統虛擬化技術如vSphere或Hyper-V是以作業系統為中心,Container(或可稱為軟體貨櫃)技術則是一種以應用程式為中心的虛擬化技術。兩者都是為了要更方便地將一套應用程式所需的執行環境打包起來,來能簡化複雜的IT架構方便管理、移動或部署各種應用程式,而不需要讓開發人員自行管理執行這個應用程式所需的繁多目錄和大量檔案。

傳統虛擬化技術從作業系統層下手,目標是建立一個可以用來執行整套作業系統的沙箱獨立執行環境,習慣以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來稱呼。虛擬機器用軟體模擬出vCPU、vRAM等實體伺服器的功能,讓作業系統看起來是身處於實體機器中,所以,可以在這個虛擬機器中安裝各種作業系統,接著安裝應用程式所需的執行環境,如網站伺服器、資料庫程式、中介軟體等。傳統的虛擬化技術能將軟體和硬體的相依關係切開,讓軟體盡可能地不用綁定於特定廠牌或規格的硬體。

傳統虛擬機器的優點是安全性高,對作業系統而言,看起來就像是在一臺正常的實體機器中,就算多個虛擬機器在同一臺實體伺服器中執行,虛擬機器間也不會知道彼此的存在。這也就出現了Host OS和Guest OS的架構,負責執行虛擬化平臺的是Host OS,而在虛擬化平臺內建立的虛擬機器內則是執行Guest OS。

但是將作業系統打包進虛擬機器中的後果是,任何虛擬機器都得先裝妥一套作業系統後才能開始執行應用程式,不僅導致虛擬機器的建立速度,受限於作業系統的開機速度,得等上數十秒到數分鐘才能新增一個虛擬機器。虛擬機器的映象檔所需容量也不小,即使要執行的程式碼只有10KB,也得安裝一整套上百MB的作業系統軟體才行。執行作業系統本身也得消耗不少的運算資源,倘若一臺實體伺服器內要執行100個虛擬機器,就等同於要執行一百套Guest OS,即使虛擬化技術有許多改良來解決運算資源的利用率,但Guest OS仍瓜分了不少應用程式能用的實際運算資源。

在OS層內建立虛擬環境

電腦科學家們早在現代虛擬化技術成熟前,十幾年前就開始嘗試發展另一種虛擬化技術Container,不是在OS外來建立虛擬環境,而是在OS內的核心系統層來打造虛擬機器,透過共用Host OS的作法,取代多個Guest OS的功用。Container也因此被稱為OS層虛擬化技術。

Container直接將一個應用程式所需的相關程式碼、函式庫、環境配置檔都打包起來,並建立了嚴格的資源控管機制來分配Host OS上的系統資源,避免因這個Container占用資源或當機時,而影響了Host OS或其他Container的執行。

因為Container是利用系統核心控管機制來分配Host OS資源,也就不需要另外安裝Guest OS個別管理。也就是說,當一臺實體伺服器內建立了100個Container時,這100個Container共用同一個Host OS的核心,再利用OS內建機制來分配每一個Container可用的資源。因為Container不需要執行OS,因此,一臺實體伺服器可以執行的Container數量,遠遠高於傳統虛擬化技術的虛擬機器,甚至可以有數倍的差異。一臺有能力執行100個測試環境VM的實體伺服器,往往能執行2、3百個用Container提供的測試環境。這批Container的映象檔案所需儲存空間,也因不用安裝整套OS而比用VM映象檔來得少。不論處理器資源或儲存空間的利用上,Container技術都遠優於伺服器虛擬化技術。

以上,摘錄自「Docker風潮席捲IT世界